EN
国庆特辑 | 中国海装机型推荐
时间:2022-10-8      点击量:
企业简介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成立于2004年。历经近二十年发展,中国海装在贯彻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对“风电+”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部署,秉承着“海纳百川、装备天下”的企业精神,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支撑新能源战略”为使命,确立了“创新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的战略思路,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了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协同发展。2014年、2019年、2021年相继通过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此外,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和“中国风能行业建设杰出贡献企业”等荣誉。




现役产品

陆上机组

机型系列

机组型号

5.0MW平台

H185-5.0MW

H193-5.0MW、 H193-5.3MW

6.0MW平台

H176-6.45MW 、H185-6.25MW 、H185-6.7MW

H193-6.25MW  H193-6.7MW

7.0MW平台

H206-7.7MW


海上机组

机型系列

机组型号

8.0MW平台

H220-8.0MW 、H220-8.35MW、H236-8.7MW

10.0MW平台

H210-10MW 、H220-10.0MW

12.0MW平台

H220-12.0MW 、H256-13.7MW

16.0MW平台

H256-16.7MW




推荐机型创新点

中国海装秉承平台化、通用化、标准化设计理念,融合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海装十余年大型海上风电可靠运行经验,始终引领中国风电大型化之路。在致力于满足平价时代上网需求,拥有优质的发电性能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的同时,采用成熟可靠的传动链结构,先进的功率优化及机组降载控制技术,在效益、成本与可靠之间形成完美平衡。




陆上机组

• 叶片的翼型采用最新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来设计,具备长度长、重量轻、结构强、气动性能优等优点,能提升风能利用效率。

• 采用系统化设计技术,综合系统建模、多塔架型式、载荷计算和性能仿真并多轮迭代,确保了机组设计的精度。

• 机组可实现全域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调整、协同决策,并据此,实现在单机、场站、场群等多层级的智能化。

• 智能化运维系统,可实现风电大部件状态可预测、整机寿命可管理、一般零部件故障可远程诊断的智能健康管理,做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长效监控”。

• 采用模式识别的辅助用电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同等风况条件下机组自耗电降低20%。

• 基于叶根载荷传感器的降载技术,保障发电量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整机载荷控制和稳定性控制。

• 搭载全新高性能控制平台,使机组具有强大的运算性能。





海上机组

• 先进的气动翼型设计,超大风轮直径,发电能力更强。

• 可适应全海域、多种基础型式、高盐雾、台风等海上多重应用场景。

• 全域感知智能监控技术、自适应自学习的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环境适应技术、智能运维技术,实现智能感知、高效运行和精准维护。

• 采用先进的载荷控制技术,降低整机载荷水平10%以上,叶片部分载荷降低了15%以上。

• 采用高可靠、高承载、易拆卸中速传动链集成式结构,提升了机组可利用率、可制造性、可维护性。

• 采用智能降载减振与稳定运行控制技术,有效降低机组重量。

• 应用整机-部件-基础一体化建模仿真计算技术实现基础重量大幅降低,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核心竞争力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海装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技术路线上,遵循“自主研发主导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念,严格按照样机、小批量、批量的过程,确保产品稳定高效,源自军品基因的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自2006年率先开发布局H93-2MW陆上风电系列机型,到今年即将下线的H256-16.7MW海上风电机组,中国海装始终引领着长叶片、大兆瓦的发展方向。




大型化,自主可控

大兆瓦机组成为风电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海装以成熟产业配套、先进技术集成、综合效益最优、平价建设适宜的思路,采取“全要素耦合整机一体化设计技术”,对机组进行风轮、传动链、塔筒、地基一体化建模,引领了海上大型化机组的发展方向。从创造多项纪录、运行效益大幅领先的H171-5MW,到获得大量市场订单、破冰海上平价的H220-8MW和H210-10MW,再到2021年获得认证的H256-16.7MW,中国海装已掌握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自身技术的自主可控,带动了大型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充分诠释了风电“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智能化,创新服务

在智慧服务方面,中国海装大兆瓦机型通过全域感知、自学习、自适应、协同决策,实现了单机、场站、场群等层级的智能。机组搭载激光雷达智能测风系统,采用耦合式海上风电机组自适应控制方法、全域变桨、叶尖速比跟踪、智能启停、智能偏航、转速包络、尾流协同控制等技术,以及行业独有的I-BOX全生命周期数据记录系统,相比关键部件降载约5%~10%,整机效率较行业同类机型提升1.5%~2%。同时,依托中国海装LiGa智慧系统搭建的智能运维平台,覆盖风资源评估、全生命周期智能诊断预警、运维策略自主优化及自动调度等专业平台,可提供一体化智慧运维解决方案,实现“线上统筹管理、线下精准维护、集中+分散运维模式”项目运维模式。


深远海,阔步前沿

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先行者和风电装备行业的“国家队”,中国海装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迈向深远海的相关布局。2019年,中国海装申报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项目获批立项。2022年,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将完成示范应用。该机组也将成为国内首台按深远海条件进行设计、工程实施及测试验证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示范样机。中国海装围绕浮式风电装备的成本经济性、发电性能、电能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在此基础上,更大功率等级的浮式风电装备拟于2023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风电关联服务

风电全产业链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国内实力最强、专业门类最齐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体系,具备强大的“机、电、液、控”综合一体化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了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到机座、机架、塔筒、轮毂等全系列研发制造能力,是我国唯一拥有较完整的风电装备研制产业链的专业化集团,为中国海装风电装备研制、新能源开发和工程技术服务,提供了坚实完备的系列化配套资源。


为充分发挥集团产业链优势,中国海装牵头组建了中国船舶集团风电事业群,包含中国船舶三十余家成员单位及行业内优质供应商,业务涉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兆瓦级风机研发及制造、运营维护、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可实现协同开发、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协同管理。


集团船海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培育了超大型智能原油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其中中国船舶旗下企业为风电产业也提供了诸多利器:


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龙风电”号

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中船海工101”

国内第一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海装风电001”

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机组浮式平台

国内首艘2000吨级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

 “神大101”、“神大102”1200T风电安装平台(建造中)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包含综合能源服务、零碳服务、风电制氢、海洋牧场、能源岛等领域。

• 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通常以配电网节能改造、分布式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热泵(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蓄热式电锅炉等为实施手段,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多种能源的相互转化和优化配置,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绿色。

• “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

• 通过海上风电制氢解决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消纳难、深远海电力送出成本高等问题。

• 通过节约集约使用有限海洋空间,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从而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和 “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

• 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缺水海岛地域的淡水供应问题,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转化,解决了电力、燃料等的需求问题。


邀请函

11月24-26日,中国海装将参加2022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展位号:4号馆-A03。欢迎莅临中国海装展位!

联系我们
电话号码:4008810585
电子邮件:market@hzwindpower.com
公司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经开园金渝大道30号
中船科技(600072) 友情链接:CSSC船海云展厅
     
Copyright © 2021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90119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19号